当前位置:首页 > 初高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糖人之美

【篇一:糖人之美】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了,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离开辅导班,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远处的一声吆喝让我不禁停下了脚步,那吆喝声时大时小,听不清说些什么,我缓缓朝那里走去,那吆喝声也渐渐清晰起来,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吹糖人啦——!”在我小时候,经常能在大街上听到这样的吆喝声,那时的我是最喜欢吃糖人的,糖人味道好,外形和象征意义也十分丰富:丑牛代表力量,寅虎代表勇敢,戌狗代表忠诚……糖人师傅用融化的糖稀均匀地倒在放有竹签的案板上,那双粗糙的大手在此时却显得如此灵活细腻,时而如挥毫泼墨,时而精雕细琢,片刻凝固之后,美丽的糖人变制成了。这美丽的糖人承载着我儿时美丽的回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步入小学高年级。十二岁生日时,父母问我想要什么。不知为何,三个字自从口中蹦出“吹糖人!”母亲很吃惊:“吹糖人只是哄小孩的,你为什么还想要呢?”我执意要求,父母很无奈,只好答应。可是旧集市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在喧闹的大街上早已没有了熟悉的吆喝声。我和父母在城里转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一个“吹糖人”的。我很失望,也很无奈,我想一定是没有人愿意传承这项传统老师傅们没有继承的人选,久而久之,现在这项传统手艺已经失传了!想到再也找不回儿时甜滋滋的记忆,我感到一阵心痛。

“吹糖人啦——!”一声清脆响亮的吆喝将我从记忆中拽了回来,这声音与老师傅沧桑的声音完全不同,是谁呢?我抬眼望去,发现是几个年轻人在老师父的位置上,老师傅站在一旁,耐心的向他们说着什么。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听着,手里摆弄着自己制作的糖人,还不时的朝人群吆喝一声。我的心一下释然开来。是啊,只有亲身经历体验了传统,才会体会到传统文化那独一无二的魅力。只有体会到它真正的含义,才能理解老一辈人对传统的着迷热爱,才会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它、学习它、传承它。

夕阳西下,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吹糖人啊,愿你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永远在这个星球上传承下去,延绵不息!

【篇二:糖人之美】

糖人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孩子们都很喜欢。想必你也一定买过糖人,吃过糖人吧!可你做过糖人吗?今天,我们要来做糖人,想起来心里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我们来到活动室,糖人师傅开始上课了,他一边做一边讲解,只见勺子在师傅的手中比美术课上的蜡笔还要运转自如。

师傅讲解过后,祝宁睿自告奋勇地接过勺子,有模有样地画起了心中的图案。勺子不停地在板上挥舞,不一会儿作品便完成了。想知道他画了什么,那还真得费点想象力。

终于轮到我了,可是画什么呢?写名字?不好,太没创意了。还是画一只蝴蝶吧!我刚将糖倒了一点在板上,心中有个声音传来:“不,不对,还是画花吧!”我的手立马改变方向,学着师傅的样子,先把勺子稍稍倾斜一点,眼睛紧盯着勺中的糖。等它渐渐滑下来时,我就顺着花蕊画了一朵花的形状。不对,再画几片叶子吧!就这样,我又在上面画了几片叶子,又在花蕊上加了几笔。最后,我拿起竹签蘸了点糖,把它按在花朵上。好了,大功告成!

我吃了一小口,那甜甜的味道直沁肺腑,十分满足

【篇三:糖人之美】

入夜的城镇仍是一派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

五光十色的冷光灯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而车水马龙的街道两旁,商家们更是竭尽所能地讨好着过往的行人们。

就在这混杂着各种叫卖声的沸腾人海中,引起我注意的,却是个卖糖人的小摊子,摆摊的中年男人尽管看上去和蔼和亲,但他眼底那不时闪过的一丝精明还是暴露了他商人的本质,一见我上前,他便立马满脸堆笑道:“纯手工制作的糖人,保证好看又好吃!”我于是半信半疑地拿起一个被塑料包装纸紧紧包好的糖人,冰凉的触感瞬间刺痛了我的心,有些早已被岁月熏黄的画面,却在此刻,愈发清晰起来。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天真无知的黄毛丫头,每天最大的乐趣,便是去楼下看一个老头画糖人。

老头不是本地人,操着一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但画糖人的手法却纯熟无比,每当他动手画糖人时,边上总会围着一群看的如痴如醉的“忠实粉丝”,而我,便是其中之一。

老头总喜欢用一把看得出有些年头的铜勺“作画”,只见他用铜勺在熬糖的小铁锅里缓缓舀一勺糖,执勺在白色的大理石板上来回游走着,最后用小铁片轻轻一压,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便出现在众人面前,这龙好像只要再点上两只眼,便能飞上九天似的。新制成的糖人总是热乎乎的,轻吮一口,甜甜的红糖味儿便会立马占据你的口腔,只一口,便能暖到人心里去。老头总是强调自己是个画家,只不过别人作画用的是颜料,而他用的是糖罢了,老头从不恃才而骄,只要花上五角钱,便能在他那油漆早已脱落的转盘上转上一转,无论是转到庞大的龙还是小巧的雀,他都会立马给你做好,所以那时的我和一群小伙伴总会叫嚷着到老头的摊子上转转盘,然后看谁转到的东西好,尽管大多数时候转到的是雀,但我们也会满心欢喜地笑得合不拢嘴。

那个时候的糖人,像是被老头赋予了灵魂般,成为了我童年的一位无声挚友,哪怕饱经岁月的洗礼,它的面容也会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如初……

“小姑娘,你到底买不买?”一道有些刺耳的男中音将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拉了出来,我茫然地抬头,正对上那个摆摊的中年男人不耐烦的目光。我看了看手中被禁锢于狭小塑料包装中的冰冷糖人,郑重地将它放回了原处……

糖人,这种与无数人一起共度美好童年,有着六百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如今,竟成了塑料包装中的一位囚徒!这怎不叫人扼腕叹息

我的鼻翼,不知何时变得酸涩起来,我眼前的景象也开始变得模糊,在这恍惚之中,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自诩为画家的老头,正缓缓地,慢慢地转过身去,与即将消失于地平线的夕阳,紧紧地,坚定地,融为了一体……

【篇四:糖人之美】

阳光正好的天气里,闻着木头凳上隐隐的木屑香,看着吴爷爷捏糖人,这是一种幸福

吴爷爷捏糖人的老手艺是几代人传下的。长满老茧的手轻柔地在一块糖上捏几下,娃娃的笑脸就出现在你眼前。几十年沉淀的本领聚集在一瞬间,却让幸福蔓延到了永恒。嘴馋的我总是禁不住往吴爷爷家跑,崇拜着用糖人给别人带来幸福和甜蜜的爷爷。

我静静地看着爷爷捏糖人。他用手腕顶了顶下滑的老花眼镜,又弯下腰继续捏着他那心爱的糖人。“丫头啊,你别那么崇拜爷爷,爷爷年轻时图享乐也曾对不起这祖传的手艺。捏糖人这事要时间,要练习,要耐得住寂寞。”爷爷语重心长地说。

不急不躁的手法下,一个衣着花袄圆墩墩的小姑娘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接过爷爷手中的糖人塞进嘴里,甜意从嘴巴流入身体,幸福像从脚底生根发芽,蔓延到全身。我轻含糖人看着爷爷一辈子呆着的老破屋子,心里一颤。其实邻居在背后议论爷爷“死脑筋”我也不是不知道。那年有人慕名而来,重金聘请爷爷当县里的老手艺的代言人。大家羡慕不已又暗暗替他高兴,老吴终于要出名了。可谁知道他硬是把人家拒绝了,最后甚至终日紧闭大门不肯露面。只是淡淡挥手说:“这种虚名要了干嘛。”我想我是懂他的,爷爷怕过多的宣传带来的浮名与追捧会妨碍他用手中小小的糖人传递幸福。

糖人渐渐融化,甜意却始终不散。爷爷又忙着给张大爷家的小孙子捏个小猴子庆生。不要虚名,不图享乐,只是静静地让糖人在手里开出幸福的花。

【篇五:糖人之美】

在十三亿的庞大人群中,她,只是一个渺小的星点。在城市角落,有许许多多的人为生活忙碌着,她只是个与我有两面之缘的人,可却用小小的温暖感动了我,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留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她,是一位离我很遥远的老人,却是岁月光阴无法淹没的老人。那年,我10岁,跟着爸妈去表弟家,他的家在武汉,到那儿以后,便像是如鱼得水似的,拉着妈妈到处玩。正当我兴致勃勃在公园玩,笑得不亦乐乎时,奶奶一个电话,打扰了我的兴致。“好好好,我们马上回来”妈妈放下电话,拉着我就想跑,看着她略带焦急的脸,我抢着问:“怎么了”“你表弟不舒服,像是发烧了”“等会,等会”我硬生生把妈妈扯了回来“我去买个糖人,回去好哄哄他”。

卖糖人的是一位老奶奶,头发黑白,一半一半,脸上皱纹挤在一起,背微弯,买糖人的人可多了,不过到底是大城市,在我们那个枝江,都是围着一圈买的,这里的人真规矩,是排着队买,我很自然的,站到了队伍最后面。

快轮到我时,糖人没有了,老奶奶一个劲儿地说抱歉,说下次多带点糖浆。可我什么也听不进去,眼泪刷的就流出来了,她看着我糊满了眼泪的脸,像是在疼爱自己的孙女:“怎么了?”我抓住一线希望:“我弟弟生病了,他爱吃糖人。”她有点无奈,东转转西转转,不知所措,还捶打着自己的手,她满脸愧疚:“小丫头,别哭,今儿没办法了,明天我给你留着,一定留着。”

那天以后十多天,我一直在表弟家陪他玩,陪他上医院,早就已经把老奶奶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了。

直到要回去那天,我又把爸爸拖了出去,到公园逛了逛。那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一会下一会停。路上没什么人,卖东西的摊子也比往常稀少许些,刚过公园大门,就听见卖糖人的老奶奶大声喊:“丫头,你快过来。”我走近她的摊位,因为避雨,停在树底下,但还是不时有雨落在我头上。她像宝贝似的捧着一只糖人,顺手递给了我,絮絮的说:“丫头,拿好啊,我每天都藏了糖浆,进进出出的人我都有留神,可就没看见你,今儿你打着雨伞,我差点没认出你”我缓缓抬起头,还没反应过来。“还愣着干啥,赶紧给你弟弟拿去,这是我刚煮的,还热着呢!”

我想哭,却忍着,糖人很烫,需要不断换手拿,它烫着我的手,也烫着我的心。爸爸跑过来,想要付钱,她却执意不肯收,还教育我爸爸:“我是长辈,听我的,推推嚷嚷,小心把我摔着了,我喜欢这丫头,小小年纪,懂得疼弟弟。”

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在萌发,却始终不明白。

老奶奶,至今,我怀念你给我语言的感动,我和你只是陌生人,只有那么短暂的几分钟,你却教会了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也知道了,那微妙的感觉是感动,但不仅仅是,还有人间真情与善行,善心。

【篇六:糖人之美】

北京庙会总是热热闹闹的,能见着许多平日看不到的玩意儿或绝活,让我最是印象深刻的非吹糖人莫属了。

在庙会里逛着,便见一个摊位上围了几圈人,吵吵嚷嚷的,还有许多孩子叫着:“给我买一个吧!”“能不能吹和小葫芦?”我不禁好奇上前看看,只见一个小推车,上面插了一排木签,木签上各端坐了形态不同的人、物、花、鸟很是精巧好看,还有的就是一口锅,一把勺,一锅金灿灿融化的麦芽糖,还有一位手艺人,仅此而已。原来是吹糖人啊!

看那位手艺人四、五十岁,穿了件大红袍很是喜庆,不经意间,便会被他的手吸引,他的手很是灵巧,不间断地行云流水般便吹好了一个糖人。“能不能……要一个大公鸡?”一个孩子说到,他点了点头,便挑了一勺糖轻轻在手中揉弄,我不仅仔细看去,他将那糖几下揉成了圆形,又拉长一点,一端大拇指向下压,变得跟个碗似的,他提着碗口那段,向下坠两坠,就变成钟摆似的细细的糖条吊着大大的糖块,我的心竟不禁有些提了起来,生怕那细细的糖不小心断了,周围的人也都有些屏气凝神。手艺人见那糖条够长够细了,便拖住了下面的糖块,糖条放在嘴边,微微鼓起了腮帮子,竟是要向糖块里吹气!只见糖块的"肚子"慢慢鼓了起来,同时手艺人的手也动了起来,他轻轻的一手托着糖块,一手捏在糖块一端快速一提,糖块便有了一个角,又在这角下面拉出了两个小角,有点弯弯的弧度,大概是公鸡尾巴。他又在另一端一拉,在尖端稍稍捏了两下,便有了小小的尖,“原来是嘴啊!”我不禁惊叹他的手艺,三下五除二便有了大公鸡的雏形。他手不停,嘴也不停地吹着气,那大公鸡肚子薄得透了亮,我总是感觉是不是大风一吹便会破?

他又捏出了个小鸡冠,折断了糖管,用竹签沾糖粘在公鸡肚子下面,还没完,又用颜料为公鸡上了点妆。红色的鸡冠鸡尾,绿色的翅膀羽毛,配上原来黄橙橙的色儿很是好看。看着艺人灵巧翻飞的手指,仿佛在与那麦芽糖嬉戏着似的,我静不禁有些入了迷,想起曾了解的原来的糖人是用模子吹的,我想这一定比那样的糖人好上无数倍,又听身旁的人议论:“这样娴熟的手艺怎么也有着几年的积累吧!”“可不是嘛!”我不禁有点敬佩,就这样边吹,边提、拉、捏、摆弄着,不过一、两分钟,一个小巧的糖人便在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

临走时我也买了个同样的糖人,小巧精致的样式,一层薄得透着光的糖,阳光下澄黄澄黄的很是好看,我竟有些舍不得吃了,不禁暗自感叹手艺人的技艺精湛,真可谓是“绝活”!

上一篇
都市霓虹

下一篇
落花芳华